今天我想聊聊自己做需求场景挖掘的整个过程。事情要从上个月说起,当时我发了个讲健康饮食的视频,原本以为挺实用的,结果评论区一堆人抱怨说看了没意思,有的直接说太枯燥。我看着心里头直嘀咕:这帮人到底想要平时都说我内容这一下子就翻脸了。作为博主,我总得摸清楚他们的真实需求,不然白忙活了。于是我决定正儿八经地从零开始搞需求场景挖掘,直接看看用户在使用时遇到了
第一步,我先回忆一下自己的内容发布习惯。以前嘛发视频都是随性,想发就发,根本没规律。比如那个健康视频,我就选了个周六中午发的,结果好多人留言说“忙起来谁顾得上看”,原来时间点很重要。我开始盘算:怎么挖更深的需求?我找了个本子,手动翻查评论区。一条一条抄下来,发现不少人提到在“加班熬夜时”想看轻松点的事,或者“早上刷手机找点灵感”。这让我顿悟了:需求不只是内容本身,还得看用户在啥场景下用的。
然后,我动手联系老用户私聊。不是正式调查,就微信上群发问了几句话:“哥们儿,你看我视频常在看啥场合?”“具体哪里让你觉得爽或者不爽?”回复挺有意思的:有个用户说“就是在上班午休时刷一刷,想解压”,还有个阿姨级粉丝说“带孙子累了,躺沙发看你的轻松话题”。我这才明白,用户的需求和具体场景绑死了。我记下所有反馈,分了几个类:放松场景、学习场景、碎片时间场景。
我试着调整自己。观察一周,发布内容时特意匹配场景。比如周一下午下班前发个搞笑小段子,因为好多人在通勤路上看;周日傍晚发个简单的生活技巧,让大家在宅家时用得上。过程里遇到难点:避免瞎猜。最初我以为大家要专业干货,挖深了才知需求是“怎么把事讲得更贴合真实环境”。我折腾了整整三天,修改视频主题,加强口语化表达。
看效果。我坚持了两周,发现互动数据居然上去了!评论区抱怨少了,点赞多了,有人专门说“这视频来对时候了”。整个挖掘过程让我知道:用户需求藏在场景里,不是光问问表面。现在做内容就顺手多了。
